可靠性检测: 也称样品的可靠性评估,样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基本功能的能力。可靠性检测包括:老化试验、温湿度测试、气体腐蚀试验、振动测试、机械冲击试验、碰撞试验和跌落测试、防尘防水测试以及包装压力试验等多项环境可靠性检测。
1老化试验
1.1紫外老化测试:
1.1.1通标
ISO 4892-1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方法第1部分:概述
ASTM G-154 非金属材料暴露于荧光设备的紫外线中的测试方法标准
ASTM G-151非金属材料暴露于使用实验室光源的加速测试设备中的测试方法标准
英国标准BS 2782:第5部分 540B 方法(实验室光源的暴露方法)
SAE J 2020用荧光紫外/冷凝设备对汽车外饰件进行加速暴露测试
JIS D 0205汽车配件的老化测试方法(日本)
1.1.2 纺织品标准
AATCC 测试方法186“抗老化:紫外光和潮湿暴露“
ACFFA涂有乙聚酷纤维涂层的色牢度测试方法
1.1.3 塑料标准
ISO 4892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法-第3 部分: 荧光紫外灯
DIN 53 384塑料的测试,人工老化和人造光暴露
ASTM D-1248用于电线和电缆的聚乙烯塑料挤出材料的标准规范
ASTM D-4329塑料的光照/凝露环境暴露的标准规范
ASTM D-4674暴露于室内荧光或经窗玻璃透射的日光下的塑料颜色稳定性加速测试方法
ASTM D-5208光降解塑料的暴露测试规范
ASTM D-6662聚基塑料木塑甲板规范
1.2氙灯老化试验:
GB/T 16422.2-2014 塑料实验室光源暴露试验方法 第2部分氙弧灯
高低温湿热相关检测
高低温相关标准:
1.GB/T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A:低温
本低温试验方法细分为以下几种:
-非散热试验样品低温试验:
试验 Ab,温度渐变
-温散热试验样品低温试验:
试验 Ad,温度渐变
试验 Ae, 温度渐变,试验样品在整个试验过程通电。
测试条件 | 测试温度 | 测试时间 |
-65℃ | 2h,16h,72h,96h | |
-55℃ | ||
-50℃ | ||
-40℃ | ||
-33℃ | ||
-25℃ | ||
-20℃ | ||
-10℃ | ||
-5℃ | ||
+5℃ |
2.GB/T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B:高温
本高温试验方法细分为以下几种:
-非散热试验样品高温试验:
试验 Bb,温度渐变
-温散热试验样品高温试验:
试验 Bd,温度渐变
试验 Be, 温度渐变,试验样品在整个试验过程通电。
测试条件 | 测试温度 | 测试时间 |
+1000℃/+800℃ | 2h,16h,72h,96h,168h,240h,336h,1000h | |
+630℃/+500℃ | ||
+400℃/+315℃ | ||
+250℃/+200℃ | ||
+175℃/+155℃ | ||
+125℃/+100℃ | ||
+85℃/+70℃ | ||
+65℃/60℃ | ||
+55℃/+50℃ | ||
+45℃/+40℃ | ||
+35℃/+30℃ |
3.GB/T2423.3-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测试条件 | 测试温度 | 对应湿度 | 测试时间 |
(30±2)℃ | (93±3)%RH | 12h,16h,24h,2d,4d,10d, 21d,56d | |
(30±2)℃ | (85±3)%RH | ||
(40±2)℃ | (93±3)%RH | ||
(40±2)℃ | (85±3)%RH |
4.GB/T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测试温度 | 循环次数 | |
40℃ | 2,6,12,21,56 | |
50℃ | 1,2,6 |
盐雾测试
盐雾测试相关标准:
1.GB/T 2423.17-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2.IEC 60512-11-6-2002 电子设备连接器 试验和测量 第11-6部分:气候试验 试验11f:盐雾腐蚀
3.ASTM B 117-2011 盐喷雾设备运行的标准实施规程
4.DIN EN 60068-2-11:2000 环境试验 试验方法 试验Ka: 盐雾
5.ISO 3768-1976 金属保护层 中性盐雾试验(NSS试验)
6.QB/T 3828-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和化学处理层的耐腐蚀试验方法 铜盐加速乙酸盐雾试验(CASS)
7.ISO3769-1976 金属保护层 酸性盐雾试验(ASS试验)
8.QB/T 3826-1999 轻工产品金属度层和化学处理层的耐腐蚀实验方法 中性盐雾试验(NSS)
9.QB/T 3827-1999 轻工产品金属度层和化学处理层的耐腐蚀实验方法 乙酸盐雾试验(ASS)
10.QB/T 3832-1999 轻工产品金属镀层腐蚀试验结果的评价
11.ISO3770-1976 金属保护层 铜盐加速盐雾试验(CASS试验)
12.GB/T 1771-2007 色漆和清漆 耐中性盐雾性能的测定
13.GB/T 9286-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14.ISO 9277-2012(E)在人工环境中的腐蚀试验-盐雾试验
中性盐雾试验(NSS试验)
中性盐雾试验是一种人工加速腐蚀性测试。用来检验防护性镀层(如:锌层、镉层)和防护装饰性镀层(镍一铬镀层等)的抗腐蚀性能。它是采用5%的氯化钠水溶液,pH值为6.5~7.2,将盐水在(35±2)℃条件下相对湿度>95%,以一定的降雾量喷洒在镀件上[1~2mL/h·80cm2)]喷雾采用连续喷雾。
乙酸盐雾试验(AASS试验)
在制备的盐溶液中加入适量的冰乙酸,以保证盐雾箱内收集液的pH值为3.1~3.3。如初配制的溶液pH值为3.0~3.1,则收集液的pH值一般在3.1~3.3范围内。pH值的测量应在25℃±2℃用酸度计测量,也可用测量精度不大于0.1的精密pH试纸进行日常检测。溶液的pH 值可用冰乙酸或氢氧化钠调整。
铜加速乙酸盐雾试验(CASS试验)
在制备的盐溶液中,加入氯化铜(CuCl2·2H2O),其浓度为0.26 g/L±0.02 g/L(即 0.205g/L±0.015 g/L无水氯化铜)。溶液的pH值调整方法与3.2.3相同。
试验条件:
类别 | 中性(NSS) | 酸性(ASS) | 铜盐加速(CASS) |
温度 | 35±2℃ | 35±2℃ | 50±1℃ |
溶液条件 | (5±1)% 氯化钠 pH=6.5-7.2(可用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 | 1.(5±1)% 氯化钠 pH=6.5-7.2(可用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 2. 用冰乙酸调节pH为3.0-3.1,喷雾收集液pH为3.2±0.1. | 1.(5±1)% 氯化钠 pH=6.5-7.2(可用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 2. 每升氯化钠溶液中加入0.26±0.02克氯化铜(CuCl2·2H2O); 3. 用冰乙酸调节pH为3.0-3.1,喷雾收集液pH为3.2±0.1; |
耐腐蚀等级:
ASTM B368,ASTM D610按照腐蚀率确定相应的耐腐蚀等级,如下表:
锈蚀等级 | 表面锈蚀百分数 | 点锈(S) | 一般锈(G) | 针尖锈(P) |
10 | 0—0.01% | 10 | 10 | 10 |
9 | 0.01—0.03 | 9—S | 9—G | 9—P |
8 | 0.03—0.1 | 8—S | 8—G | 8—P |
7 | 0.1—0.3 | 7—S | 7—G | 7—P |
6 | 0.3—1 | 6—S | 6—G | 6—P |
5 | 1—3 | 5—S | 5—G | 5—P |
4 | 3—10 | 4—S | 4—G | 4—P |
3 | 10—16 | 3—S | 3—G | 3—P |
2 | 16—33 | 2—S | 2—G | 2—P |
1 | 33—50 | 1—S | 1—G | 1—P |
0 | >50 | 0 | 0 | 0 |
锈蚀分布类型:
S:点锈
当大多数锈蚀集中在涂漆的表面上很少数局限的区域内即出现这类锈点。目视试样给出这类锈蚀,标明9—S到1—S;
G:一般锈
当各种大小锈点随意分布在表面上,即出现这类一般锈迹,目视试样给出这类锈迹,标明9—G到1—G;
P:针尖锈
当锈迹以微小的个体斑点分布在表面上,即出现这种针尖锈,目视试样出现这类锈迹时,标明9—P到1—P;
H:混杂锈
实际的锈蚀表面可以是一种混杂的锈蚀分布型,如目视在目视试样上所给的那样。在这种场合,报告锈蚀合计百分数,以便将表面分级,标明9—H到1—H。
QB/T 3826;QB/T3832按照腐蚀率确定相应的耐腐蚀等级,如下表:
腐蚀率% | 耐腐蚀等级 |
0 | 10 |
>0-0.25 | 9 |
>0.25-0.5 | 8 |
>0.5-1 | 7 |
>1-2 | 6 |
>2-4 | 5 |
>4-8 | 4 |
>8-16 | 3 |
>16-32 | 2 |
>32-64 | 1 |
>64 | 0 |
如有大于2.5mm2的腐蚀点或10个以上(含10个)的腐蚀点出现在0.5mm2区域内,均为严重腐蚀,不能进行评级。
ISO 9227、ISO 10289和 EN 60068-2-11、 ISO 10289一致。保护评级(RP)的表示,如下表:
锈蚀等级 | 缺陷面积(A%) |
10 | 无缺陷 |
9 | 0<A≤0.1 |
8 | 0.1<A≤0.25 |
7 | 0.25<A≤0.5 |
6 | 0.5<A≤1.0 |
5 | 1.0<A≤2.5 |
4 | 2.5<A≤5.0 |
3 | 5.0<A≤10 |
2 | 10<A≤25 |
1 | 25<A≤50 |
0 | 50<A |
外观评级(RA)的表示:
a) 对破坏程度的主观评价:
vs=非常轻度;s=轻度;m=中度;x=重度;
b) 覆盖层破坏类型的分类:
A 覆盖层损坏所致的斑点和(或)颜色变化(与明显的基体金属腐蚀产物的颜色不同)
B 很难看的见,甚至看不见的覆盖层腐蚀所致的发暗
C 阳极性覆盖层的腐蚀产物
D 阴极性覆盖层的腐蚀产物
E 表面点蚀(腐蚀坑可能未扩展到基体金属)
F 碎落,起皮,剥落
G 鼓泡
H 开裂
I 龟裂
J 鸡爪状或星状缺陷
外观评级先写保护评级10-0,再接外观评级组合,例如:9 vs﹒B阿拉伯数字代表对应的覆盖层破坏面积,小写字母代表覆盖层破坏程度的主观评价,大写字母 代表覆盖层破坏类型。
注:评定级别中以10级为最好,0级为最差。
从上述数字中可知,腐蚀率数值越高,级数越低,耐腐蚀性能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