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菌性能检测标准
GB/T 20944.1-2007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1部分:琼脂平皿扩散法 GB/T 20944.2-2007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2部分:吸收法
GB/T 20944.3-2008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3部分:振荡法
FZ/T 73023-2006 抗菌针织品
CAS 115-2005 保健功能纺织品
SN/T 2162-2008 壳聚糖抗菌棉纺织品检验规程
GB/T 31713-2015 抗菌纺织品安全性卫生要求
二、抗菌性能检测方法
抗菌性能检测方法主要分为定性法和定量法两大类。
1. 定性法
定性法通过观察细菌在纺织品周围的生长情况,初步判断其抗菌性能。
(1) 琼脂扩散法(Agar Diffusion Method)
原理:将纺织品样品放在接种了细菌的琼脂平板上,通过观察抑菌圈的大小评估抗菌性能。
步骤:
准备含有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琼脂平板。
将纺织品样品剪成小块,放置在琼脂平板上。
将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通常为37℃,24小时)。
培养后观察样品周围是否形成抑菌圈。
评价:抑菌圈直径越大,说明抗菌性能越好。
(2) 平行划线法(Parallel Streak Method, AATCC 147)
原理:在琼脂平板上划平行线接种细菌,然后将纺织品样品覆盖在接种区域,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步骤:
在琼脂平板上划平行线接种细菌。 将纺织品样品覆盖在接种区域。
将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通常为37℃,18-24小时)。
培养后观察样品下方及周围的细菌生长情况。
评价:根据细菌生长抑制情况,评估抗菌性能。
2. 定量法
定量法通过测定细菌数量的变化,精确评估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1) 吸收法(Absorption Method, GB/T 20944.2)
原理:将纺织品样品与细菌悬浮液接触,通过测定接触前后细菌数量的变化评估抗菌性能。
步骤:
准备细菌悬浮液(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将纺织品样品浸入细菌悬浮液中,接触一定时间(通常为18-24小时)。
接触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样品,收集洗脱液。
将洗脱液接种到琼脂平板上,培养后计数菌落数。
评价:计算抗菌率,抗菌率=(对照组菌落数-实验组菌落数)/对照组菌落数×100%。
(2) 振荡法(Shake Flask Method, GB/T 20944.3)
原理:将纺织品样品与细菌悬浮液混合振荡,通过测定振荡前后细菌数量的变化评估抗菌性能。
步骤:
准备细菌悬浮液。
将纺织品样品剪成小块,放入细菌悬浮液中振荡(通常为18-24小时)。
振荡后,取悬浮液进行稀释并接种到琼脂平板上。
培养后计数菌落数。
评价:计算抗菌率,抗菌率=(对照组菌落数-实验组菌落数)/对照组菌落数×100%。
(3) AATCC 100 定量法
原理:将纺织品样品与细菌悬浮液接触,通过测定接触前后细菌数量的变化评估抗菌性能。
步骤:
准备细菌悬浮液。
将纺织品样品浸入细菌悬浮液中,接触一定时间(通常为18-24小时)。
接触后,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样品,收集洗脱液。
将洗脱液接种到琼脂平板上,培养后计数菌落数。
评价:计算抗菌率,抗菌率=(对照组菌落数-实验组菌落数)/对照组菌落数×100%。
三、评价指标
抑菌圈直径:通过琼脂扩散法测量,直径越大,抗菌性能越好。
抗菌率:通过定量法计算,抗菌率越高,抗菌性能越好。
细菌减少率:通过定量法计算,细菌减少率=(对照组菌落数-实验组菌落数)/对照组菌落数×100%。
四、检测注意事项
样品准备: 样品应清洁、无污染,避免影响测试结果。
细菌选择: 选择常见的细菌种类(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进行测试。
环境控制: 严格控制培养环境的温度和时间,确保测试条件一致。
安全防护: 操作时需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装备,避免细菌污染。
五、常用设备
恒温培养箱:用于细菌培养。
显微镜:用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灭菌设备:如高压灭菌锅,用于培养基和器具的灭菌。
振荡器:用于振荡法测试。
六、报告模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