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要关注 EN1130 检测?
保障宝宝安全:宝宝的安全是重中之重。EN1130 检测从各个方面对婴儿床进行严格把关,最大程度降低宝宝在使用婴儿床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让家长放心。
符合市场准入:如果您购买的婴儿床出口欧盟,通过 EN1130 检测并获得 CE 认证是进入欧洲市场的必要条件。只有符合标准的产品,才能在欧盟市场流通。
品质的有力证明:通过 EN1130 检测的婴儿床,说明其在设计、选材、制造工艺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水平。这不仅是对产品质量的认可,也是家长选择优质婴儿床的重要参考依据。
测试标准:
EN 1130:2019+A1C:2020-儿童家具-摇篮-安全要求和测试方法。
EN16890:2017+A1:2021-儿童家具-婴儿床和摇篮床垫-安全要求和测试方法。
二、适用范围
EN 1130:2019+A1C:2020适用范围:婴儿床(Cots):固定式或可调节式的婴儿睡眠家具;摇篮;小型、可摇摆或固定的婴儿睡眠设备。通常适用于新生儿或较小婴儿;便携式婴儿床(Travel Cots);可折叠、便于携带的婴儿床(部分标准可能参考其他补充要求);多功能婴儿床。通常适用于 0~24个月 的婴儿,或体重不超过 15公斤(具体限制以标准版本为准)。
EN16890:2017+A1:2021适用范围:N 16890:2017+A1:2021 是欧洲关于家用婴儿床和折叠婴儿床的安全标准,适用于非便携式婴儿床。适用于出生至能自行爬出婴儿床的儿童(通常 0~3岁,或 最大体重15kg,以先到者为准)。如果婴儿床可转换为幼儿床(toddler bed),则超出此范围后需符合其他相关标准。
三、法规要求
(一)材料安全要求
有害物质限量:婴儿床的材料必须严格限制有害物质含量。依据 EN71(玩具安全)和 REACH(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法规,像铅、汞等重金属,以及邻苯二甲酸盐等有害物质,严禁在婴儿床材料中过量存在。因为婴幼儿习惯啃咬、触摸婴儿床,这些有害物质一旦进入体内,会严重损害其健康。例如,婴儿可能在不经意间啃咬床栏,如果材料中铅含量超标,长期积累会影响婴儿的神经系统发育。
材料强度与耐用性:用于制造婴儿床的材料,需具备足够强度与良好耐用性。以木质材料为例,要保证质地坚硬,不易变形、开裂,能承受婴幼儿日常活动产生的压力与拉力。像床架、床板等关键部件,使用的木材必须符合强度标准,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因材料问题导致结构损坏,危及婴儿安全。金属材料同样要保证质量,表面涂层牢固,不易生锈、脱落,避免尖锐边角划伤婴儿。
(二)结构安全要求
稳定性测试:婴儿床必须具备良好稳定性,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不能轻易翻倒。标准规定,模拟日常放置与使用场景进行测试时,婴儿床需保持稳定。比如,将婴儿床放置在不同角度的平面上,施加一定外力,观察其是否会倾倒。若婴儿床稳定性不足,婴幼儿在床内活动时,就容易因床体翻倒而受伤。
抗拉与抗压强度测试:婴儿床各结构部件要能承受足够的拉力与压力。婴幼儿在床内可能会翻身、攀爬,床体结构必须经受住这些动作产生的力量。例如,对床栏进行抗拉测试,模拟婴儿拉扯动作,确保床栏不会因受力而变形、断裂;对床板进行抗压测试,模拟婴儿体重压力,保证床板能稳固支撑,不出现塌陷。
部件连接与结构完整性:婴儿床各组件连接必须牢固,确保结构完整。床架与床栏、床头与床尾等部件的连接方式要可靠,不能有松动隐患。连接部位不能有锐利边缘、突出物,防止划伤婴幼儿。例如,采用螺丝连接的部位,螺丝要拧紧,且不能外露尖锐部分;焊接部位要牢固,无虚焊、裂缝等问题。
(三)尺寸与间隙要求
栏杆间隙标准:婴儿床栏杆间隙有严格尺寸要求,间隙需控制在 45 毫米至 65 毫米之间。这一标准旨在防止婴幼儿头部或四肢被卡住。间隙过大,婴儿可能钻出发生危险;间隙过小,又会影响空气流通,不利于婴儿健康。在实际检测中,若栏杆间隙不符合标准,该婴儿床即为不合格产品。
床板与床垫尺寸适配:床板尺寸要与床垫完美匹配,床垫应能紧密贴合床板,四周缝隙不能过大。床垫过小,会在床板与床垫间形成间隙,婴儿肢体可能陷入其中;床垫过大,使用中容易移位,影响安全。例如,床垫边缘与床板边缘的偏差不能超过规定范围,以保障婴儿睡眠安全。
床体内部高度要求:床铺面处于最高位置时,床垫上表面与婴儿床侧面和端面上边缘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 500 毫米。这一高度可有效防止婴儿站立、活动或翻身时翻出床外,造成伤害。若实际检测中,婴儿床内高不符合此标准,就无法通过 EN1130 检测。
(四)安全装置要求
安全锁扣与防护装置:带有可活动部件(如可调节床栏)的婴儿床,必须配备安全锁扣。锁扣要牢固可靠,且不易被婴幼儿解开,防止婴儿在无人看管时意外打开床栏,导致摔落。同时,婴儿床设计应避免夹手、夹脚等危险情况,如活动部件的连接部位要有防护装置,防止婴幼儿肢体被夹伤。
防跌落与防碰撞设计:婴儿床应具备防跌落设计,如较高的床栏、稳固的结构等,降低婴儿意外跌落风险。床体边角部位要进行倒圆或倒角处理,避免尖锐边角撞伤婴儿。例如,在婴儿床边角处采用柔软材质包裹,或设计成弧形,减少碰撞伤害。
四、检测项目
(一)材料安全检测
有害物质检测:对婴儿床所使用的材料进行全面检测,严格控制铅、汞等重金属以及邻苯二甲酸盐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依据 EN71 和 REACH 法规,确保这些有害物质的含量在安全范围内。检测时会对材料进行取样分析,若发现有害物质超标,则判定该婴儿床不合格。
材料强度检测:针对不同材质的婴儿床,进行材料强度测试。木质婴儿床要检测木材的硬度、抗变形能力和抗开裂性能;金属婴儿床要检测金属的抗压、抗拉强度以及防锈能力;塑料婴儿床则要检测其抗冲击性和耐老化性等。通过模拟日常使用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受力情况,确保材料能够承受相应的压力和拉力。
表面涂层检测:检查婴儿床表面涂层的质量,要求涂层牢固、不易脱落,且不含有害物质。检测人员会采用特定的方法测试涂层的附着力,如用胶带粘贴后撕扯,观察涂层是否脱落。同时,对涂层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保障婴儿接触安全。
(二)结构安全检测
稳定性检测:将婴儿床放置在不同角度的平面上,如水平、倾斜 5° 等,模拟日常可能出现的放置场景。然后在床内施加一定的重量和外力,观察婴儿床是否会翻倒。只有在各种情况下都能保持稳定的婴儿床,才能通过此项检测。
抗拉与抗压检测:对婴儿床的关键结构部件,如床栏、床板、床架等进行抗拉和抗压测试。例如,用专用设备对床栏施加拉力,测试其是否会变形或断裂;对床板施加压力,检测其是否能够承受婴儿的体重以及日常活动产生的压力,确保不会出现塌陷等问题。
部件连接检测:仔细检查婴儿床各部件的连接情况,如螺丝、铆钉、焊接点等。测试连接部位的牢固程度,看是否存在松动、脱落的风险。对于螺丝连接,要检查螺丝是否拧紧,是否有滑丝现象;对于焊接部位,要查看是否有虚焊、裂缝等问题,确保各部件连接紧密,结构完整。
(三)尺寸与间隙检测
栏杆间隙检测:使用专用的测量工具,精确测量婴儿床栏杆之间的间隙。要求间隙必须在 45 毫米至 65 毫米之间,若间隙不在此范围内,则不符合标准。检测时会对所有栏杆间隙进行逐一测量,确保每一处都符合要求。
床板与床垫适配检测:测量床板和床垫的尺寸,检查两者是否匹配。要求床垫能够紧密贴合床板,四周的缝隙不能过大。通常会规定床垫边缘与床板边缘的最大偏差值,若超过该偏差值,则视为不合格。
床体内部高度检测:当床铺面处于最高位置时,测量床垫上表面与婴儿床侧面和端面上边缘之间的距离,该距离必须不小于 500 毫米。检测人员会使用卷尺等工具进行准确测量,若高度不足,则该婴儿床无法通过此项检测。
(四)安全装置检测
安全锁扣检测:对于带有可活动部件(如可调节床栏)的婴儿床,检测安全锁扣的性能。测试锁扣的牢固程度,看是否能够可靠锁定活动部件,同时检查锁扣是否不易被婴幼儿打开。会进行多次开合测试,确保锁扣在长期使用后依然能正常工作。
防护装置检测:检查婴儿床的防护装置是否到位,如活动部件连接部位的防护装置,看其是否能有效防止婴幼儿肢体被夹伤。同时,检查床体边角的倒圆或倒角处理是否符合要求,避免尖锐边角对婴儿造成伤害。
(五)标识与说明检测
CE 标志检测:查看婴儿床产品及其包装上是否清晰标注 CE 标志,标志的尺寸、位置等是否符合规定。若未标注 CE 标志或标志不符合要求,则该产品无法在欧盟市场销售。
使用说明与警示标识检测:检查婴儿床附带的使用说明书,看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涵盖组装方法、使用步骤、日常保养、适用年龄范围、注意事项等内容。同时,检查婴儿床明显位置的警示标识是否清晰、准确,如提醒不要放置过多柔软物品、标注床垫最大高度等。确保用户能够通过说明书和警示标识正确使用婴儿床。
五、检测流程
(一)检测前准备阶段
1.样品接收与信息核对
检测机构接收企业或委托方提交的婴儿床样品,同时核对样品基本信息,包括产品名称、型号、生产批次、生产厂家等,确保样品信息与委托检测需求一致。
检查样品外观是否完整,是否有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损坏。若样品存在明显损坏,需及时与委托方沟通,确定是否更换样品或在检测报告中注明损坏情况。
2.检测方案制定
根据 EN1130 标准要求和样品特性,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明确检测项目,如材料安全检测、结构安全检测、尺寸与间隙检测等,并确定每个项目的检测方法、使用设备、判定标准以及检测顺序。
安排专业检测人员,确保检测人员熟悉 EN1130 标准及相关检测操作规范,具备相应的检测资质。
(二)样品预处理阶段
1.样品安装与调试
若样品为未组装状态,检测人员需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组装,确保组装过程符合规范,避免因组装不当影响检测结果。组装完成后,检查各部件连接是否牢固,活动部件是否能正常运作。
对于需要调试的部件,如可调节床栏、安全锁扣等,进行调试操作,使其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2.样品状态记录
对组装调试后的样品进行外观拍照和状态记录,详细记录样品的颜色、材质、结构特点、附属部件等信息,作为检测原始资料存档。
(三)核心检测阶段(按项目分类实施)
1.材料安全检测实施
有害物质检测:从婴儿床不同材质部件(如木材、金属、塑料、表面涂层等)取样,将样品送至实验室,利用专业设备(如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等)检测铅、汞等重金属及邻苯二甲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对比 EN71 和 REACH 法规中的限量标准进行判定。
材料强度检测:针对木质、金属、塑料等不同材质,使用对应的检测设备进行强度测试。例如,对木质部件进行抗压、抗变形测试;对金属部件进行抗拉、防锈测试;对塑料部件进行抗冲击测试,记录材料在受力情况下的表现。
表面涂层检测:采用胶带粘贴撕扯法测试涂层附着力,观察涂层是否脱落;同时对涂层取样,检测其中有害物质含量,确保符合安全要求。
2.结构安全检测实施
稳定性检测:将婴儿床放置在水平和倾斜 5° 的测试平台上,在床内不同位置放置模拟婴儿体重的载荷(通常按 15kg 标准),观察床体是否翻倒。若在测试过程中床体保持稳定,则通过此项检测。
抗拉与抗压检测:使用拉力试验机对床栏、床架等部件施加规定拉力,使用压力试验机对床板等部件施加压力,记录部件是否出现变形、断裂等情况,判断其是否符合强度要求。
部件连接检测:通过目视检查和工具检测(如扳手检查螺丝松紧度),查看螺丝、铆钉、焊接点等连接部位是否牢固,有无松动、脱落、虚焊等问题,同时检查连接部位是否存在锐利边缘。
3.尺寸与间隙检测实施
栏杆间隙检测:使用卡尺等专用测量工具,对婴儿床所有栏杆之间的间隙进行逐一测量,记录测量数据,判断是否在 45 毫米至 65 毫米的标准范围内。
床板与床垫适配检测:测量床板和配套床垫的长、宽尺寸,计算床垫边缘与床板边缘的偏差值,与标准规定的最大偏差值对比,判断是否适配。
床体内部高度检测:将床铺面调至最高位置,用卷尺测量床垫上表面与婴儿床侧面和端面上边缘之间的距离,检查是否不小于 500 毫米。
4.安全装置检测实施
安全锁扣检测:对可活动部件的安全锁扣进行多次开合操作(通常为 500 次以上),测试锁扣的锁定性能和耐用性。在锁定状态下,施加一定外力,观察锁扣是否会意外解锁,判断其牢固程度。
防护装置检测:目视检查活动部件连接部位的防护装置是否完好,用模拟手指的工具测试是否存在夹手风险;检查床体边角的倒圆或倒角处理是否符合要求,用圆角规等工具测量倒圆半径。
5.标识与说明检测实施
CE 标志检测:查看产品及包装上的 CE 标志,检查标志的尺寸、清晰度、位置是否符合规定,确认标志的合法性。
使用说明与警示标识检测:对照 EN1130 标准要求,检查使用说明书的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涵盖必要信息;检查警示标识的位置、内容、清晰度是否符合规定,是否能起到有效的警示作用。
(四)检测后处理阶段
1.样品清理与保存
检测完成后,对样品进行清理,去除检测过程中产生的污渍、残留物等。若委托方要求返还样品,将样品妥善包装,准备返还;若无需返还,按照检测机构规定进行处理,同时保留样品相关信息记录至少 3 年。
2.检测数据整理与分析
检测人员整理各项目的检测数据,对数据进行核对和校验,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将检测数据与 EN1130 标准中的判定标准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每个检测项目是否合格。
(五)报告出具阶段
1.检测报告编制
按照规定格式编制检测报告,内容包括委托方信息、样品信息、检测项目、检测方法、检测数据、判定结果、检测日期、检测人员等。报告需语言规范、数据准确、逻辑清晰,明确说明样品是否符合 EN1130 标准要求。
若存在不合格项目,在报告中详细注明不合格项的具体情况、检测数据以及不符合的标准条款。
2.报告审核与签发
检测报告编制完成后,交由审核人员审核。审核人员对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合规性进行全面检查,若发现问题,退回检测人员修改。
审核通过后,由检测机构授权人员签发报告,加盖检测机构公章,确保报告具有法律效力和权威性。
3.报告交付
将检测报告交付给委托方,可通过邮寄、电子版传输等方式。同时,告知委托方报告中的关键信息,解答委托方对报告的疑问。
六、检测周期
EN1130 婴儿床检测周期并非固定不变,其时长受多种因素影响。在理想情况下,若婴儿床构造常规,不涉及复杂功能,且检测过程一路顺畅,通常 7 个工作日即可完成检测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诸多情况会致使检测周期延长
七、检测费用
检测费用通常根据材料数量和测试项目综合计算。若包含化学测试和动态稳定性测试等测试,总费用通常在1500-5000 元 / 台。
八、违规风险
(一)检测前准备阶段的违规风险
1.样品信息不符风险
委托方提交的样品与实际生产产品不一致,比如为通过检测专门制作 “特供样品”,其材料、结构等与批量生产产品存在差异。这种情况下,检测结果无法反映真实产品质量,一旦进入市场,批量产品可能因不符合标准存在安全隐患,属于严重违规行为。
样品信息填写错误,如生产批次、型号标注错误,可能导致检测报告与实际产品不匹配,影响后续市场监管和追溯,也会给企业自身带来合规风险。
2.样品损坏隐瞒风险
样品在运输或存储过程中出现损坏,委托方或检测机构未及时沟通和记录,直接进行检测。损坏的样品可能在检测中表现出与正常产品不同的性能,如结构部件因损坏导致稳定性检测不合格,或因损坏掩盖了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导致检测结果失真。
(二)样品预处理阶段的违规风险
1.组装调试不规范风险
检测人员未按照产品使用说明书组装样品,随意更改组装步骤或省略部分部件。例如,未正确安装床栏的固定装置,可能导致结构安全检测中出现不必要的故障,误判产品不合格;或因组装不当掩盖了产品本身的结构缺陷,如本应松动的螺丝因组装时过度拧紧而未被发现,产品流入市场后可能出现安全问题。
对可调节部件(如床栏高度调节装置)调试不到位,未使其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检测时该部件的性能无法被准确评估,比如锁定装置在未调试到位的情况下检测合格,但实际使用中可能出现意外解锁,存在婴幼儿跌落风险。
2.样品状态记录缺失风险
未对样品进行完整的外观拍照和状态记录,或记录信息不真实、不详细。当检测结果出现争议时,缺乏原始资料作为追溯依据,无法判断问题出在产品本身还是检测过程,可能导致责任认定困难,也可能被认定为检测流程不规范。
(三)核心检测阶段的违规风险
1.材料安全检测的违规风险
有害物质超标风险:婴儿床材料中铅、汞等重金属或邻苯二甲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超过 EN71 和 REACH 法规限量标准。这是典型的材料安全违规,此类物质可能通过婴幼儿啃咬、皮肤接触进入体内,长期积累会损害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例如,木质床板使用劣质胶水导致甲醛释放量超标,或塑料部件邻苯二甲酸盐含量过高,均属于严重违规。
材料强度不达标风险:木质部件抗压、抗变形能力不足,在检测中出现明显弯曲或断裂;金属部件抗拉强度不够,受力后变形;塑料部件抗冲击性差,易碎裂。这类问题会导致婴儿床在使用中出现结构损坏,如床板塌陷、床栏断裂,可能造成婴幼儿跌落、夹伤等事故。
表面涂层不合格风险:涂层附着力差,通过胶带粘贴撕扯测试后出现大面积脱落,脱落的涂层碎片可能被婴幼儿误吞,存在窒息风险;同时,涂层中有害物质超标,也会带来健康隐患。
2.结构安全检测的违规风险
稳定性不足风险:在水平或倾斜 5° 平台上的稳定性检测中,婴儿床出现翻倒。这可能是由于床体重心设计不合理、底部支撑面积不足等原因导致。婴幼儿在床内活动时,床体翻倒会直接造成跌落伤害,是极高的安全风险。
抗拉与抗压性能不合格风险:床栏、床架等部件在拉力测试中变形或断裂,床板在压力测试中塌陷。这类问题会导致结构失效,例如床栏断裂后婴幼儿可能从缺口跌落,床板塌陷可能使婴幼儿被卡住。
部件连接松动风险:螺丝、铆钉等连接部件在检测中被发现松动,或焊接点存在虚焊、裂缝。使用过程中这些部件可能进一步松动甚至脱落,导致床体结构解体,同时脱落的小部件可能被婴幼儿误吞,引发窒息风险。
3.尺寸与间隙检测的违规风险
栏杆间隙超标风险:栏杆间隙小于 45mm 或大于 65mm。间隙过小会影响空气流通,间隙过大则可能导致婴幼儿头部或四肢卡入,造成窒息或骨折。例如,间隙大于 65mm 时,婴幼儿头部可能伸入后无法退出,危及生命安全。
床板与床垫适配不良风险:床垫与床板间隙过大,超过标准允许范围。婴幼儿在睡眠中可能将肢体伸入间隙,导致夹伤;若间隙位于头部位置,还可能影响呼吸。
床体内部高度不足风险:床铺面最高位置时,床垫上表面与床沿距离小于 500mm。婴幼儿站立或攀爬时,容易从床内翻出,造成跌落伤害。
4.安全装置检测的违规风险
安全锁扣失效风险:安全锁扣在多次开合测试中出现意外解锁,或无法有效锁定可调节部件。例如,可调节床栏的锁扣失效后,床栏可能在婴幼儿倚靠时突然降下,导致婴幼儿跌落。
防护装置缺失风险:活动部件连接部位未设置防护装置,存在夹手间隙;床体边角未进行倒圆或倒角处理,存在锐利边缘。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婴幼儿在活动中被夹伤、划伤。
5.标识与说明检测的违规风险
CE 标志不规范风险:产品及包装上未标注 CE 标志,或标志尺寸、位置不符合规定。这违反了欧盟市场准入要求,产品无法合法流通,同时也无法证明产品经过合规检测。
使用说明与警示标识缺失风险:使用说明书未涵盖组装方法、适用年龄、保养要求等必要信息,或警示标识缺失、模糊(如未标注 “禁止拆卸护栏”“床垫最大厚度” 等)。家长可能因操作不当导致产品使用风险,例如错误组装导致结构不稳,或未注意警示信息使用了不合适的床垫。
(四)检测后处理与报告出具阶段的违规风险
1.样品处理违规风险
检测机构未按规定保存样品及相关记录,或在委托方未要求返还时擅自处理样品,导致后续争议无法追溯。若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需要召回或维权,缺乏样品作为证据,会影响问题解决效率。
样品清理过程中破坏关键检测痕迹,如去除结构部件的变形、断裂痕迹,可能掩盖产品本身的质量问题,干扰后续复查或追溯。
2.报告编制与签发违规风险
检测报告数据造假,如篡改有害物质检测数值、隐瞒不合格项目,使不合格产品通过检测。这种行为不仅违反检测行业规范,还会导致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流入市场,对婴幼儿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相关机构和人员将承担法律责任。
报告审核不严格,未发现数据错误、逻辑矛盾等问题,签发了不准确的报告。例如,将不合格项目判定为合格,或遗漏关键检测数据,会误导委托方和消费者,引发市场风险。
未按规定格式编制报告,缺少委托方信息、检测方法、判定标准等关键内容,导致报告不具备法律效力和追溯性,无法作为产品合规的有效证明。
九、报告模版
![]() | ![]() |
![]() | ![]() |
![]() | ![]() |
![]() | ![]() |
![]() | ![]() |